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赏乐|音乐剧《熊猫》在成都大熊猫基地首演 以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服装、道具的设计上,《熊猫》运用了大量四川元素,包括川剧、布偶戏、龙舞、熊猫舞、自贡彩灯工艺、竹编技艺、藏族牛羊毛手工编织工艺、自贡扎染工艺等非遗传统手工技艺。

在服装、道具的设计上,《熊猫》运用了大量四川元素,包括川剧、布偶戏、龙舞、熊猫舞、自贡彩灯工艺、竹编技艺、藏族牛羊毛手工编织工艺、自贡扎染工艺等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在台词设计上,更是结合了四川方言的特有韵味,还特别根据成都非常发达的说唱文化进行了创新设计,充分调动视觉感官体验。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戏剧的发展离不开经典,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依然常演常新,在现场艺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让新一代的观众接受戏剧的美学与内涵,成为新一代戏剧人所要思考的命题。带着这样的思索,极具四川本土特色的音乐剧《熊猫》应运而生。

李盾提到,他希望《熊猫》首先是成都和四川的一张名片,其次还要联通全国、走向海外,做好熊猫文化的国际传播。

记者在首演现场感受到,音乐剧的整体氛围打造充满“沉浸式”体验。人在观众席,却如同身处竹林深处,与剧中的人物一起“感同身受”。主创告诉记者,本次音乐剧采用了“临境”全景舞台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仿真环境置身于熊猫们所居住的竹林,在竹林中迎风听雨,感受流水潺潺,最大限度还原了原生态的熊猫生活场景,让观众与熊猫们共同迎接更多挑战,在观剧过程更加真实,增加体验感。

四川地域特色明显

记者了解到,音乐剧《熊猫》将长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驻场演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探索“新戏剧”并非易事,文化兼容成为戏剧表达的必然趋势,如何去粗取精,在不同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以新方式呈现与表达,让文化达到一种平衡,成为难题,在音乐剧《熊猫》之中,我们却能窥得一二。“以跨地域、跨文化的精神集聚,在成都城市肌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是制作人李盾对于音乐剧《熊猫》所传达理念的总结,同时,他也具体地对“熊猫”进行了阐释,“我们能不能,在成都创造一个不属于任何刻板印象的熊猫形象?它是丰满的、复杂的、拥有多元人格的一个饱满的形象,就像《狮子王》之于西方。”

8月18日-8月19日,音乐剧《熊猫》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式上演,这部筹备已久的音乐剧终于和大家见面。

16世纪,当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成为英国戏剧舞台上最耀眼的女主角时,在遥远的东方,情窦初开的杜丽娘跟随汤显祖的安排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同一世纪,东西方的戏剧舞台上呈现了不同的美学表达,为戏剧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方言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符号,能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剧中人物角色的姓名、特色以及对话中加入了许多四川方言的巧思,比如“风车车”、“妖艳儿”、“精抓抓”等等,这些四川观众耳熟能详的词汇增加了不少亲切感。

李盾介绍道,《熊猫》的“新”不只是技术的新,或文化碰撞的新意,更多是东西方美学沉淀的“新”。“新一代观众更多是生长在中西方文化纷呈的沃土之中,接受度高,包容度高,不论是东方美学的雅致,或是西方审美的个性,他们不易拒绝,容易接纳。”《熊猫》试图将这一点做到极致,让西方音乐舞蹈艺术与东方舞台主题达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歌舞相伴,文化同行。

中国风+国际范 打造音乐剧的“新”意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zonghexinwen/2022/0822/796.html



上一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启线上收费点播,网友感慨
下一篇:“新易卜生”约恩·福瑟的借鉴与超越-光明日报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