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戏剧之家》栏目设置[05/29]
- · 《戏剧之家》数据库收录[05/29]
- · 《戏剧之家》收稿方向[05/29]
- · 《戏剧之家》投稿方式[05/29]
- · 《戏剧之家》征稿要求[05/29]
- · 《戏剧之家》刊物宗旨[05/29]
印度传统的诗学、戏剧在世界文论史上占有重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引言 《梨俱吠陀》是一部引起现代国际语言学、神话学、社会学、神学、历史、文学、符号学等各方面关注的印度古籍。印度传统的诗学(即是文艺理论)中,戏剧理论比较丰富,且自
引言
《梨俱吠陀》是一部引起现代国际语言学、神话学、社会学、神学、历史、文学、符号学等各方面关注的印度古籍。印度传统的诗学(即是文艺理论)中,戏剧理论比较丰富,且自成一体,在世界文论史上占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
诗歌创作
自19世纪中叶欧洲开始开展对它的校印本文和古注研究以来,《梨俱吠陀》这部3000多年前的古书即脱离印度传统神龛而走向世界。1848年它的法译本面世,1850年英译本、1876年德译本、1967年日译本、1972年俄译本先后问世,中间还有不少重译本。世界各国学者对它的研究与争论的兴趣日趋强烈。《梨俱吠陀》以颂神为主,而《阿达婆吠陀》则以驱邪为特色。《阿达婆吠陀》约形成于公元前500年,计730首诗,分20卷,是一部充满巫术咒语的古诗集。它浓郁的神话和宗教的气息,笼罩着古代印度人对自然和社会诸现象幼稚朴素的理解,隐匿着他们企图把握客观外界和逢凶化吉的善良愿望。
《阿达婆吠陀》以大量的符咒诗驱虫除害,驭使毒蛇猛兽,战胜仇敌、妖巫、恶鬼,祈求富饶、康寿、家庭和睦、爱情成功、旅途安全、赌运亨通、甘霖普降等等,甚至用来催眠求子、疗妒等等。以治病辟疫为例,咒语诗要咳嗽“象心中的愿望”、“象磨尖了的箭”,“迅速地飞向远方”。发烧、瘰疬、黄疸病、眼炎、秃顶、羸弱、骨折、蛇伤、中毒、疯癫等等都有相应的符咒诗。
再譬如求爱的咒语诗,男子这样向女子说道:
象藤萝环绕大树
把大树抱得紧紧;
要你照样紧抱我,
要你爱我,永不离分。
有一首女子向心爱的男子求爱的咒语诗更为大胆、直率;
即使你跑出了几十里,
跑出了马走一天的路程;
你还是得回到我的身边,
做我们儿子的父亲。
《阿达婆吠陀》中的咒语祛疾诗歌,幼稚天真,几近幻想,但又不全然是迷信。因为跟迷信宣扬屈从命运的主要特征不同。读《阿达婆吠陀》,读者或许会感到古代印度人的这样一种思想情绪:“人类对自然不是惊异和歌颂,而是想征服,加以控制和运用,反映出许多原始人企图用巫术咒语控制自然的努力”。
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古代巫术是现代科学的温床。“所谓巫术乃是原始社会中人对自然的一种控制方式,那时的人对于自然界规律只见到一点表面现象。人们企图影响自然以利自己,于是凭观察加想象发明了巫术,即依靠类推企图影响自然界。这是人类寻觅自然规律、企图运用自然规律以控制自然和改变自然的开始。尽管那时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浅薄而且错误,想出来的方法荒唐可笑,这些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思想非常幼稚,但这毕竟是一个开端。经过时间的淘汰,终于有些巫术试验居然最后否定了自身,引导到了科学。炼丹学是化学的前驱,占星术对天文学和历法有关联,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例子。科学出现,巫术也就消失了”。
《阿达婆吠陀》的诗歌内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代印度民族的现实生活,蒙昧中凸现出他们禳灾祛疾的积极进取精神。从艺术上着眼,其中不少诗歌可说还颇有些诗意。
戏剧创作
古代印度著名的剧作家迦梨陀娑、首陀罗迦、跋娑、马鸣、戒日王、薄婆菩提、毗舍传达多等人的创作,使纪元前后的印度戏剧在成就上,臻于当时世界戏剧的顶峰。创作于公元2世纪前后的《舞论》是印度现存的最早、最有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沙恭达罗》一剧被誉为印度最优秀的剧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跋娑(约3世纪)生平难以详考,但许多古印度名作家如迦梨陀娑、波那、檀丁、婆摩诃等在作品中都曾提及他的名字,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1910年印度学者在南印度某寺庙里发现了取材史诗和《故事海》的13部未署名的剧本,认为是出于跋娑之手。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东、西方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迄今尚无定论。但据考证,其中至少有一部,即《惊梦记》不少学者认为是跋娑的作品。《惊梦记》直译为《梦见仙赐》,是13个剧本中最优秀的一部,被视为跋娑的代表作。优填王笃爱王后仙赐,不愿再娶。在优填王去国外求援时,宰相负轭氏、大将卢蒙温、王后仙赐出于爱国,合谋散布宰相与王后被火烧死的谣言,终于撮合了优填与摩揭陀国莲花公主的婚事,但优填王仍常常怀念仙赐。
某日,优填王探望有病的莲花公主,未见公主便躺在床上睡着了。这时,公主的侍伴仙赐也来探病,以为床上睡着的是公主,坐在床边等候,突然听见优填王在梦中呼唤“仙赐”,她吃惊起身走开,但被睡眼惺忪的优填王瞥见。弄臣说可能国王是做梦。后来,优填王在摩揭陀国的帮助下,由大将卢蒙温率军消灭了敌王,收复了失地,乔装侍伴的仙赐才恢复原妆,与优填王团聚。以历史的观点看,《惊梦记》是一出政治剧,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对仙赐王后繁杂矛盾的心理刻画尤为突出。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zonghexinwen/2021/111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