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戏剧之家》栏目设置[05/29]
- · 《戏剧之家》数据库收录[05/29]
- · 《戏剧之家》收稿方向[05/29]
- · 《戏剧之家》投稿方式[05/29]
- · 《戏剧之家》征稿要求[05/29]
- · 《戏剧之家》刊物宗旨[05/29]
对话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 我们还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国家一类资质 中央新闻网站 陆帕导演的《卡普里—逃亡者之岛》剧照 ◎徐健 对于有幸目睹陆帕新作《卡普里—逃亡者之岛》(华沙环球剧院演出)的人而言,剧场的体验是紧张而惶恐、
国家一类资质 中央新闻网站
陆帕导演的《卡普里—逃亡者之岛》剧照
◎徐健
对于有幸目睹陆帕新作《卡普里—逃亡者之岛》(华沙环球剧院演出)的人而言,剧场的体验是紧张而惶恐、沉郁而酣畅的。全剧用6个小时的长度和富有进攻性的舞台呈现,涵盖了从文明到战争、从人性到宗教、从生活到艺术、从神话到现实的多重课题,展现了一幅交织了罪与罚、噩梦与清醒、邪恶与权力、生存与毁灭的复杂历史与人性图景。
它的文本基础来自意大利作家库尔齐奥·马拉巴特的《卡普特》与《皮》,同时融入了电影与纪实影像、政治文献、宗教壁画等多种元素。驳杂的人物序列、隐喻的空间设置、丰富的语义构成,使这部带有拼贴、组合色彩的实验作品,更像是作为艺术家的陆帕对于当代波兰、欧洲的一次由远及近、逼近本源的精神追问:文明日趋没落的时代,艺术的诚意何在;在灾难重重的土地上幸存下来的受害者的命运如何;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时间里,究竟承担了怎样的社会角色?这些追问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深度,也带来了解读这部作品的难度。在第12届波兰克拉科夫神曲国际戏剧节期间,围绕该剧的相关创作话题,笔者独家专访了导演陆帕。
意大利人的战争记忆对波兰人有用吗
徐健:是什么机缘让您接触了马拉巴特的作品并产生创作的冲动?
陆帕:我对这个戏的兴趣最早可以追溯到卡普里岛上马拉巴特的故居和戈达尔的电影《蔑视》。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为此还专门去了一趟卡普里岛,也第一次去了电影中的那所房子,但当时没有进去,只是坐在船上绕着卡普里岛航行了一周。那时我还不是很了解马拉巴特,更多是对关于他的一些传说感到迷惑。后来,我的朋友送我一本马拉巴特的《卡普特》,说:“我希望您能阅读这本书,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书。”我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开始阅读《卡普特》。
这本书非常具有侵略性、干预性,我大概读到一半,突然对作者产生了反感,以至于停止了阅读。我告诉朋友,读《卡普特》感觉快要吐了。她很伤心和惋惜,但仍然建议“如果有这种感觉,应该读到最后”。从放下这本书到又一次拿起来,中间隔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最终克服了内心障碍看完了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我以不同的方式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初曾经困扰我的东西突然消失了,那种对叙事的反感也逐渐消散了。托马斯·伯恩哈德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一生似乎都在专注于某种东西,突然有一天我们停了下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也许就在此时,我们可能会对那些之前曾经忽略的、模棱两可甚至难以接受的事物产生迷恋。”
我不知道我是否想成为马拉巴特的朋友,也不知道他是否想让我成为他的朋友。但是这次阅读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马拉巴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少有文学作品能够像马拉巴特的那样充满令人震惊的文献。这里,我十分犹豫地运用了“令人震惊”这个词,因为作品中呈现的世界确实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真实。我建议大家都能更多地仔细阅读这样的书。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特定历史的记录、报道,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一种幻想、一次冲击,但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如此可怕的材料上建立了独特的、只属于自己的叙事方式和逻辑体系。
徐健:在欧美的文学作品中,有非常多的作家都写过战争,也有很多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创痛,为什么您会选择马拉巴特进行改编?米兰·昆德拉曾经说,小说是“让人看见什么是令人悲伤、不会改变的人性”,您此次改编跟当下发生的战事有关联吗?
陆帕:这部作品的演出与当前的任何战争没有关系,更多是与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存在有关。我认为马拉巴特的作品之所以写得富有意味,是因为他本人曾经是法西斯主义者,并且他一度相信这个想法,以及这个想法的力量和所承诺的世界。马拉巴特就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他犯了罪,并且遭受了苦难,而后来(在某种意义上)又成为思想、战争及其与政治家等存在关联的受害者。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zonghexinwen/2020/081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