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阳晓写戏袖手于前疾书于后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物简介: 阳晓,1943年生,重庆人,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退休,退休前系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创作员、创作部主任、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重庆市

人物简介:

阳晓,1943年生,重庆人,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退休,退休前系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创作员、创作部主任、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重庆市舞台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剧协顾问。从艺51年,创作、发表的大型舞台剧计32部,其中上演达22部;创作并拍摄、播出的电视剧有13部(102集),出版有《阳晓剧作选》三部,共计110万字。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剧作奖、文华新剧目奖等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30项。

在重庆戏剧人的圈内,阳晓被称为“苦行僧”,几十年来,他用尽心思、脑力来观察、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用手中的笔杆子将生活的幽默、苦楚浓缩在一页页稿纸上。时间是最厉害的杀手,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只有历经生活的磨砺,才能与富有生命的戏剧真正相连,也只有深入灵魂的热爱让人永远年轻。他可能不会太富有,也可能有点苦,但他把整个灵魂都给了戏剧,连同他的怪癖,小脾气,三千六百种心情,忽喜忽忧。

我们脚下踩着一片泡酥、松软的智慧土地。四川人一不留神将半句笑话掉到地上,眨眼功夫,这片土地就会慷慨地还给他几十株幽默诙谐的喜剧之树!所以,在这里长出了浓荫盖地的川剧、一枝独秀的谐剧。阳晓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中孕育了属于自己的戏剧人生。

阳晓参与“德中同行”重庆站文化交流活动

与戏剧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

回首阳晓的前半生,不管是有意或者说是命定,他与戏剧总是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戏剧基本上是延续了阳晓整个童年,我们可以作这么一个推论,戏剧是阳晓的人生烙印,扩而大之,成为深入灵魂的专业。

1941年10月到1942年5月,为重庆首届“雾季公演”。 所谓的“雾季”,原本是指重庆特殊的气候现象,抗日时期,这个特殊地理反而成了天然的防空网,日军空袭减少。后来人们发现了“雾季”的规律,举行大规模的盛大戏剧演出。在史料中还依然能看见这样的记录:“很多人抱着被子睡到剧场门口,等待第二天售票,更有人专程从成都、贵阳赶来看戏。整个山城沸腾了。无论在教室内,在马路上,或在轮渡口、车站旁,时刻可以听到人们谈论戏剧。”

阳晓也属于被影响的那一代人,上世纪50年代,时常能在重庆的街头巷尾见到一个小毛孩哼唱着并不熟悉的曲子,扭动着不算完美的姿势,自己享受其中,不亦乐乎,此时的话剧离他很近,张口就来。“六岁时会唱点曲艺和川戏,都是我家隔壁王大伯茶馆的茶堂倌叔叔教我的。”

阳晓初中时期,成了戏迷,话剧、歌剧、川剧、京剧、越剧等看了不少。可能从小热爱文艺的小孩都属于有点叛逆的类型,阳晓不按常理出牌,总挑别人剩下的科代表当,初中最后一学期,莫名其妙当了化学科代表,继而因误会步入泸州化学专科学校有机合成专业,“我学化学,最终却搞话剧,两个‘hua’字不同。”一年后阳晓因贫血退学,回家休养。贫血的症状迫使阳晓很难养活自己,重活累活不能做。老荫茶一分钱一杯,阳晓只担了一次。

17岁的阳晓慎重考虑,选择拜师学艺修钟表,他的体能也只能适应这种手上活。此时的阳晓已经偏离了话剧的轨道。为了学好这门手艺,很多个夜晚,透过薄弱暗黄光亮,阳晓拆掉了家里所有的钟表。三个月后,手艺粗学成,便摆个小摊,月挣300多块,而家里的钟表却因之前的手艺生疏烂得不成样子。这一年,副食店上班的阳晓父亲月薪才27块,他也因此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三排一号”走出来的曲艺演员

1963年早春,在修表店“铛、铛、铛”的钟表摆动声下,不到20岁的修表青年迫不及待脱下身前的围裙,随手将其放在修表的工作台上,青年因为整天修表的缘故,起满茧子的双手变得有些麻木,双脚也因长时间坐立不能立即起身。来不及调整好状态,青年踉踉跄跄起身,不一会,一个箭步冲出修表店,来到山城曲艺场,赶忙去取早已订好的三排一号的门票,这已是修表三年来,阳晓每天固定的下班安排,如无特殊缘由,从不缺席。阳晓时常能听到这样的招呼:“咦,三排一号又来了”。倘若缺席,票钱定是要给的,这是阳晓的“怪癖”,不消费,也给钱,用他的话说,“因为我有钱”。

一张门票,每天花费两角五分钱。三年来,修表赚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戏剧或曲艺上。每天晚上,台上的演员演着不同的戏,“三排一号”总是双手搭在座椅把手上,不停打着节拍,熟练地跟着合唱,如此以往,曲艺团6套循环演出的节目,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唱腔,阳晓都记得。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qikandaodu/2021/0517/701.html



上一篇:爱情戏剧妄想症你有吗
下一篇:男人与女人共演的戏剧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