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原野上的砖砌建筑 ——田汉文化园

来源:戏剧之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发展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适逢田汉120周年的诞辰,地方政府在其家乡长沙县果园镇建设一处集陈列展示、戏剧演出和地方戏剧培训于一体的文化园区,以纪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发展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适逢田汉120周年的诞辰,地方政府在其家乡长沙县果园镇建设一处集陈列展示、戏剧演出和地方戏剧培训于一体的文化园区,以纪念田汉先生伟大的艺术成就和不屈之精神风骨。

文化园地处市郊,基地周边水田环绕、阡陌交通,属典型的湘北地区山水田园类型。伴随着城市的扩张蔓延,建设用地受到来自市政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三条高压电线和石油管道穿行其间、分割场地,居于田中央的属性也需保证项目的建设不能破坏区域的原有灌溉体系。

规划设计根植于田野与村落原生自然的空间关系,借用散点透视的建构方法积极回应场地的不利因素,并将各具意义的功能体依据其分解的零散地块的地点要素作适应性的嵌入。

总体布局以田汉故居为依托,将艺术陈列馆、艺术学院、游客服务接待中心、老戏台、国歌广场、田汉铜像以及戏曲艺术街等功能体相互关联同构,略呈环状的游园路径将其有机串联,单体建筑自成体系,或与田地肌理顺应对接,或与村庄聚落对仗呼应,和周边环境保持着某种持续的关联,产生了具有丰富趣味性和多向性的游览体验。

同时,为体现抗争和不屈的“田汉风骨”,建筑形态强调“水平性”和“抓地性”两个空间特征,建筑锚固于大地,以青砖、混凝土、水泥瓦、木材等传统材料建造,清灰绵长的体量匍匐于原野之中,有力度的仪式性连续弧形墙面承载着光的律动,悬浮的折形和厚重的反弧拱形屋顶展现出原朴、苍劲之感,仿佛将建筑置于时间的长轴之上,呈现出纪念性建筑的岁月留痕与历史积淀。

设计寻求的原型是湖南地区的书院建筑,尤其是岳麓书院的“斋”空间,其最显著的特征:“斋”是均质的,“斋”与“斋”之间呈平行线性关系,它们由公共连廊连接,分割生成的庭院天井满足采光通风、集雨排水的功能。

艺术学院包含艺术教室、艺术沙龙和小型实验剧场,设计延承“斋”的空间格局,三列均质体量平行并置形成空间序列,并依据空间需求水平向错动;艺术沙龙的方体游离于主体建筑一端,两向拉开形成巨型檐下空间,而留白的内天井自然成为场所的核心,入口方向的巨柱伞形空间和侧向水平檐廊的视觉焦点汇聚于此,交互并产生具有透明性的深景空间。

同时,这处充盈着阳光和风雨的具有地方传统建筑基因的内天井和围廊空间,亦是作为开放式实验剧场的一种延展的观演之处。

反弧形拱顶是以传统建筑坡屋顶的排水起翘转换而来,并结合弧形摆线修正生成,每跨拱顶通过两侧后退的双柱顶起,跨与跨之间形成类似多米诺的结构体系。

反拱形屋顶在入口端处则结合空间需求异化为独立巨柱承载,反拱与功能体脱离,弧形的底面在阳光下呈现出曼妙的光影渐变。

建筑的横断面清晰地呈现出连续的伞形基本空间,结构体系与维护体系在此处清晰的剥离,墙体顶部与拱顶的侧翼有意断开,或以镂空或以弱连接的横向长窗强化空间的结构逻辑。

陈列馆为文化园的核心建筑,建筑呈线性布置,超长的体量横卧场地,是展示田汉先生生平和主要事迹的纪念性空间。

正面的连续弧形墙身与屋顶脱离并独立存在,呈交错状通透的围合墙体与建筑主体外墙形成狭长的前导空间,光从墙的尽头一侧倾洒向地面,制造出一种略显不可捉摸的深景透视关系。

山墙面与屋顶分离消解了传统构筑的简单承载和粘连关系,在传统双坡屋面的基础上,屋顶拓扑连续转换至墙体,另一部分则向上掀起,引入高侧自然光。

呈交错状通透的围合墙体与建筑主体外墙形成狭长的前导空间,以玻璃围合的首层立面。艺术陈列馆的西北端朝田野和远山方向打开,为保证空间的通透,室内腔体嵌入通高的双层混凝土竖筒以承载近20米出挑的屋顶,从而替代通常设计中的匀致柱网,形成平滑幽深的门型景框,使上层悬出的平台视野更加深远,强化了景观的延展。

同时,粗壮有力的巨型结构竖筒锚固于大地,暗示中流砥柱和精神脊梁之意,圆筒内朝向天空的倒锥形空间产生较为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扩大的声场,以一种向天际呐喊的“通天巨塔”的形象赋予建筑某种神性的隐喻,粗壮有力的巨型结构竖筒锚固于大地。

设计思路贯穿了“日常性”与“仪式性”二元关系的转换与平衡:日常性转换为仪式性,而仪式性又回归日常、融入大地。

艺术街的设计是向当地聚落的致礼,以当地民居小合院为原型,各个单元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构成街与巷的意向,呈现一种自由的散点透视的景象;界面以及街巷转角刻意呈现出戏剧化布景效果,为将来实景话剧的演出做预设,是满足现代教育功能的日常性营造。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网址: http://www.xjzjbjb.cn/qikandaodu/2020/1229/543.html



上一篇:只有不好的诗才只有一种含义
下一篇:人物造型设计作品《繁響》创作解析

戏剧之家投稿 | 戏剧之家编辑部| 戏剧之家版面费 | 戏剧之家论文发表 | 戏剧之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戏剧之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